欢迎进入一心乾元国学院---大地风水堂官方网站!

《论语》治愈了我的职场焦虑

发布时间:2023-04-27 13:31:38    作者:一心乾元    

  樊登曾说:

“生活中有烦恼、焦虑的人一定要读《论语》,它能解决生活中所有的烦恼,人情世故、为人处世的学问尽在其中”

《论语》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,是孔子弟子及其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记录,也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信息。它在任何时代都有着不朽的价值。

图片21.png

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写的《论语别裁》为我们打开了阅读《论语》的大门,打开了生活之道的窗口。原来我们一直对《论语》有偏见,读起来也不晦涩。

南怀瑾先生讲了《论语》,采用了经史参与的方法,将讲座编成了370篇相互关联、独立的短文。从原文出发,穿插了多个历史典故、诗词歌赋、征集博客、提及古今。他从现代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解读了《论语》的核心思想,100多个解释与前人不同。所以他把书名定为《论语别裁》,通俗易懂,读起来很容易。

北宋宰相曾说: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。书中为人处事和为师之道深有感触,字字珠玑,句句振耳欲聋。

图片20.png

01.无友不如己者

刘亦菲新剧《去有风的地方》有句台词:

经历这些的不是你,所以你可以不在意,每个人能承受的重量不一样,不要用自己的想象去评价别人经历的人生。

深深地想,你不是他,怎么知道他经历了什么?又遇到了怎样的变故?

南怀瑾老师在《论语别裁》中有一句“无友不如己者”的解释:

不因其人而废其言,不因其言而废其人”。

不要因为他人的人格有问题,或者语言有问题,对他就说三道四,评头论足。“无有不如己者”,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,我们应该用其长而舍其短。

如果你看不惯某些事物,那就改变它;如果无法改变它,那就改变你的态度。

反之,别人对我们说三道四,我们也不用过于在意。

孔子说: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。

意思是说做学问的人,乃至一辈人没有人了解,也“不愠”,“不愠”这个问题很严重。

《论语别裁》中解释到:

  • 不愠有怨天尤人的意思,总有这样的人,遇到艰难困苦,遭遇了打击,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,不帮自己的忙。

如果一个人真的能为了学习而学习,他就不会责怪别人,他会问自己,我为什么不这么做?反思自己的知识、修养、做法等。,这就是君子。所以,当你的才华无法支撑自己的野心时,就要低下头,努力提升自己,不要害怕孤独和凄凉。

学会坐冷板凳,耐得住寂寞,才能守得住花期。


图片19.png

02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说乎。

孔子作为大儒,弟子众多,时常有远道慕名而来的学子向他求教。孔子总会热心欢迎、耐心讲学。他称,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,亦可互相学习。

南怀瑾在《论语别裁》中解释:

“有朋自远方来”的 “远”字不一定是远方来的,他这个远字形容知己难得。

孔子的学问时隔500年,到汉武帝时才兴起,董仲舒弘扬孔子,司马迁夸赞孔子,虽时隔多年,也是知己。

俗话说:“人生得一知己,死而无憾。”

春秋时期,楚国贵族伯牙从小就喜欢节奏。他的钢琴艺术非常出色。钢琴的声音就像山顶,如果流水潺潺。不幸的是,在过去的十年里,我从未找到一个真正能理解钢琴声音的朋友。忧心忡忡的伯牙独自在山里抚琴,动人的钢琴声吸引了砍柴的子期。子期称伯牙的钢琴声是巍峨的山音,是挥之不去的流水声。从那以后,音乐界就有了千古名曲《山川流水》。伯牙和子期经常坐在山头上,喝酒聊天,抚琴赏音。得知子期死亡的消息后,伯牙悲痛欲绝,撕断琴弦,此生无弹奏。

朋友无论有多远,只要心意相通、志同道合便是值得开心的事情。

大概这是“不亦乐乎”的真正含义吧。

QQ图片20230427124739.png

03 应机施教、智慧育人

论语中有个故事,深受启发:

子路问:闻斯行诸?子曰:有父兄在,如之何其闻斯行之!

冉有问:闻斯行诸?子曰:闻斯行之!

公西华曰:由也问闻斯行诸?子曰:有父兄在。求也问闻斯行诸?

子曰:闻斯行之。赤也惑,敢问。子曰:求也退,故进之。由也兼之,故退之。

子路问孔子,听懂一个道理后,马上就言行合一去实践吗?孔子回答他,家有父兄在,处世要小心谨慎,怎么可以听了就去实践呢?

冉有也向孔子问了同样的问题,孔子却让他立刻去实践。

图片18.png

公西华听了孔子的话心生疑惑,便问孔子为何同样的问题回答却完全不同。

孔子答到:“冉有的个性,喜欢退缩,不敢急进,所以我让他去实践、去立行。子路则不同,他勇敢,生命力强,个人的精力、气魄超过一半人。太勇猛、太前进,所以让他谦退点。

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解释到:

  • 通过文章的表面意思,看到教育方法,进一步就看到了孔子对学生的培养。

我们知道子路是战死的,非常勇敢,最终成为仁者的烈士。因此,孔子警告他,他必须先对家人负责,然后才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。冉有是一个安于现状,不太激进的人。因此,孔子鼓励他跳出现实的圈子,有独立的精神。

教育家陶行知曾言:

“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,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,区别不一样状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,这叫因材施教。”

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,正如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。

作为教师和家长,我们必须根据孩子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自己的个人教育计划,遵循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律。这是孔子的智慧,也是我们应该践行的道理。


图片17.png

04写在最后

看过一句话:

  • 读了很多书,知道很多道理,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。

许多人看过许多走出困境的文章,却始终无法走出精神内耗,郁郁寡欢。

孔子有云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
懂了论语,便读懂了人生;读懂了世间春秋。

孔子用智慧和实际行动告诉我们:走出烦恼的最好方法,就是了解一个道理,时刻学习,时刻思考,时刻练习。

微信图片_20230426185313.png

二维码
微信扫一扫
领取百元学习红包
二维码
微信扫一扫
联系客服
一心法师 电话:13082632422 QQ:1494860495 邮箱:1494860495@qq.com 地址: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武汉创意天地一期商业中心五楼
联系我们:一心法师 电话/微信:13082632422 地址: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武汉创意天地一期商业中心五楼
一心乾元国学文化传播(武汉)有限公司 鄂ICP备19012659号-2
一心乾元国学文化传播(武汉)有限公司
鄂ICP备19012659号-2
下载APP